還有十二天就到10月29日,也是每年一度的「世界中風日」。這活動的成立目的是要喚起公眾關注中風的問題,提高預防及治療中風的意識。中風是全球也關注的健康威脅,尤其是大部分已發展國家均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,導致中風個案有增無減,並為整體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,相關的醫療開支及家庭照顧壓力亦愈來愈龐大。
根據統計,平均每六個人就有一個人最終會中風,而且中風可以隨時發生,可殺人一個措手不及。在香港,中風的人數亦愈來愈多,是主要的疾病殺手之一。
對抗中風,首要是從預防做起,而要有效預防中風出現,就需要在年輕時着手,建立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,加上有足夠的運動,能夠減低患上俗稱「三高」、即血壓高、糖尿病、膽固醇過高等長期病患的機會。這些病患與血管病變有相當密切的關係,因此也會增加中風的發病機率,因此在年輕時從生活細節着手預防中風。
此外,市民亦要加強對急性中風的認知。因為醫學不斷進步,患者出現中風的病徵,若能及時送院,可透過適切的治療,例如缺血性中風病人可接受溶血針或導管手術治療,有助減低中風引致的死亡率,並能减輕中風帶來的身體殘障。
我在這裏再次呼籲市民要謹記「談笑用兵」口訣,任何人如出現語言不清——「談」,面部笑容不對稱——「笑」,手腳不靈活——「用」,便應盡快送院找救「兵」。要知道中風後,每一分鐘可多達190萬個腦細胞死亡,因此中風的治療絕對是刻不容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