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風引起的腦部創傷,不但可以威脅性命,也可帶來各種不同程度的後遺症,常見是令病人出現殘障,導致需要其他的照顧及料理,而適切的康復治療,有助他們改善及重拾部分功能,減低生活上發生意外的風險,也能減低照顧者的負擔,並對兩者的身心都帶來正面的影響。
對於中風病人而言,復康是重要及漫長的過程,目的是要提升病人的生活功能,除了強化身體機能外,也可以利用各種輔助工具,以及改善家居設施,促進病人維持更多的自理功能,例如可以自己換衫洗澡、自行進食等等。故此除了醫生,病人也需要物理洽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的協助,藉着訓練帶來的進步,盡量維持正常的生活步伐。
事實上,若中風病患者能夠重拾自我照顧的能力,便可以減少對照顧者的依賴,令照顧者的壓力大為減少,而「自己做得到」也讓病人更有自信,對情緒心理亦有正面作用。整個康復過程會有很多困難和辛苦,病人和照顧者需要有耐性,慢慢跨過難關,若過程中有困難或出現情緒困擾,可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,毋須亦不要獨自承受。
另外,中風後的治療及康復亦包括預防再中風,病人需要接受詳細檢查,找出引致中風的原因,例如是否有三高、頭頸血管收窄(見下圖紅色箭咀位置),心律不正等引致中風的風險因素,若有便要作出適當處理,否則可能很快便會再次中風。至於出血性中風則可能與腦血管病變及破裂有關,又或是顱內有腫瘤,可透過磁力共振及腦血管造影檢查而知道。此外,藥物也是導致出血性中風的常見原因,因此需要全面了解病人的用藥情況。
撰文:黃秉康醫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