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全球暖化影響,冬天也變得不太冷,惟天氣始終比夏季時較涼。說也奇怪,縱使研究文獻未能反映,但作為腦神經外科醫生,我自入行後在日常診症就會留意到一個情況,就是每到天氣較涼的日子,中風個案會較多,尤其是出血性中風,並特別多與血管瘤破裂有關,箇中原因不明,卻年年如是,例如早前天氣變得涼快後,我在一星期內便遇到三宗出血性中風個案。
這幾宗中風個案的患者,均是突然頭痛、有胡言亂語,甚至失去知覺及突然昏迷。起因都是腦內的血管瘤破裂出血,導致患者出現蛛網底出血。其實這類由血管瘤破裂而引致的出血性中風,若能及早發現腦內有血管瘤,並接受適當處理,例如接受導管介入手術,便可預防中風發生。
不過,現實是我們不會無緣無故做腦掃描,故即使患有血管瘤也往往無從得知,絕大部分都是突如其來中風了,送院治理才發現問題由血管瘤而起。與此同時,若任何人發現腦內有血管瘤,也應該諮詢醫生意見作適當處理,以防範相關併發症。
另方面,經驗亦顯示,血管瘤破裂在初時可能只是輕微滲血,於是引起頭痛,此時若能即時求醫,可以阻止情況惡化,但患者通常沒有察覺這是警號,故此沒有即時求醫,以致在數小時至數天的短時間內,再因為嚴重出血而中風,症狀亦即時惡化。這時出血已令患者的腦壓大為升高,腦內布滿瘀血,到這階段醫生可以做的十分有限,只能盡量控制腦壓,惟腦內早已出現永久性損傷。
如突然出現不尋常的頭痛,又或無故感到疲倦不適等情況,千萬別拖延,尤其是頭痛可能反映了血管瘤的狀態非常不穩定,隨時可能惡化及嚴重出血,必須盡早處理才是上策。
除了中風外,長者也可能因為寒冷天氣而出現其他問題,例如他們為了保暖,而多吃了火鍋等食物,導致血壓控制出問題,也會增加腦出血的風險,同時他們亦會穿厚衣物,卻使他們的活動能力下降,增加摔倒跌倒的機會,即使未必引起明顯損傷,但就可能導致慢性硬膜底出血。
長者平衡力相對較差,手腳始終不及年輕人靈活,而冬天為保暖,衣物著得又多又厚,令他們的靈活度更受限制,一不小心便會跣倒或摔倒。輕輕一跌看似沒有造成傷害,但大約四至六星期後,就可能出現行路能力下降、反應比較遲鈍,胃口亦變差,人顯得無厘精神,其實有可能是小小的碰撞造成慢性硬膜底出血。這類患者很多時也忘記自己曾經跌一跌,以為自己無事,但衝力可能已經足以令腦部的硬膜有輕微滲血,慢慢積累下帶來影響。治療硬膜底出血只需在頭骨開兩個小洞,讓瘀血流出便可,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手術。
但有些病人卻對手術過於恐懼而諱疾忌醫。近期便有一名九十多歲的病人,先後兩次跌倒令他出現硬膜底出血,惟因擔心手術的風險,連慣常服用的薄血藥也不敢繼續使用,又怕再跌倒而寧願臥床不出門。其實長者長期不活動,肌肉會逐漸萎縮,日後要恢復並不容易,故此在此提醒老友記,有懷疑應盡早求醫,而手術亦不如想像的複雜和恐怖。
另方面,天氣轉涼時,老人家一定要好好保暖,否則不但可能令身體變弱,易被病菌入侵感染,甚至因為太冷而令體溫下降出現低溫症,也對健康構成很大威脅。家人可以為他們選擇一些保暖性能佳而不阻礙活動的衣物,在家中則可利用暖爐幫助對抗寒冷。至於飲食方面亦不能放肆,高脂高鹽等食物還是少碰為妙,並且要定期量度血壓,確保血壓控制得宜。
撰文:黃秉康醫生